法由景生,境由心造,是我从事山水画创作几十年来一直遵循的创作原则。也可以说是我山水画创作的基本理念。
法由景生,意思是一幅山水画,采用什么样的构图和笔墨形式,是由特定景物自身具有的形式美感触发的特定感受决定的。我理解,古画论所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当然包含内容很多,但简言之,主要是这层意思。当然,这就不能是作者用自己习惯了的手法去表现一切景物。石涛所主张的“尊受”,以我的理解,应该也是强调客观景物给画家以特定感受与联想,从而产生相应的表现手段的意思。境由心造,是在山水画创作中,作者按照自己的内心情感需求与审美理想,用组成山水画的树石屋舍云水等要素组装所谓的“第二自然”。即在大自然中并无此景,纯属“营造”。这些并无实景之境,正是自己心中理想的精神家园。这些带有明显个性色彩的虚拟之境,每个山水画家的作品差异性会很大。在写实有之境与虚拟之境两部分中各人又会有所侧重。
王国维说“自然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而且王国维说“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在状写实有之境与虚构之境中,我个人以前较偏重于写实景,次要是虚构之境。所谓状写实有之境,当然是由写生而获取素材与灵感,经加工提炼、增删变化而来。如我画中国名山大川,以及北京和各地名胜,即属此类。至于虚构之境,比如:桃花源图、知音图、林泉隐居图、深山飞瀑图等。皆属此类。
写实有之境,要比真山真水更美更理想化,是经过从大自然中寻找发现其内在形式美感,引发联想而进行创作的。虚构之境,则希望它不只是符合自然的规律、物情、物理、物态,而且应具更多历史文化内涵,更加耐人玩味。这两方面都力求与古人和现当代前辈同行拉开距离。
我个人喜欢“法无定法”。一幅画,采用什么手法、运用何种笔墨,多由所描绘的景物本身内在的形式美感和当时自己的情绪决定。景物本身应是差异很大千差万别的,加上大自然中风晴雨雪、春夏秋冬等季节更迭,其变化是永无穷尽的。我也想在作品中尽可能表现出这些差异。所谓无定法是不想用比较习惯的手法去“套”所有的作品。
艺术创作上的道理只有相对,没有绝对。只要在自己的作品中谐调统一就可以存在。比如李可染先生主张作画用笔要慢,笔线要点点控制。这样的笔线沉厚、拙涩、力透纸背,加上多用积墨法,效果很好。而傅抱石先生作画,不讲究行笔要慢,相反是快,笔线流畅,总的效果气韵生动。李可染与傅抱石的笔线可以说差异很大,但两人的艺术成就同样很高,很难分清孰优孰劣,也更没有对错的区别。
因为艺术创作绝对是画家个人审美理想与情感的表达,必然表现为极端个性化。
对于什么样的笔墨才是美的,搞艺术的人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解和追求,当然,大的艺术原则是不能违背的。在此大前提下,一个人应是一个样,无法强求一致。
正因此,在艺术创作、艺术批评与鉴赏领域,多元并存和百花齐放才是最最基本的道理。
2006年10月16日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