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的艺术传统是千百年来由无数民族文化精英和无名的民间艺术家创造的精神成果,分有形(各类艺术作品及文化遗存)与无形(古代哲学、民族特定的审美理想、趣味等)两种。
传统总是随着时代前进而不断演变的、是被后人不断修改补充的。但有某些精神内核是永远不会变的。在中国如老庄哲学、天人合一思想;在欧洲如人文主义理想。
在中国画领域,历代先贤为我们创造了无数宝贵遗产。这些艺术遗产是通过历代艺术家的智慧与创造而不断丰富起来的。其中山水画,宋代的刘、李、马、夏,元代的黄、王、倪、吴是传统;明代的文、沈、仇、唐;清代的“四王”、石涛也是传统;近代的黄宾虹、傅抱石、李可染、陆俨少、赖少其等人的艺术也都已成为传统的一部分。他们在各自作品中或表达一种对大自然的景仰(因其嵩高而敬畏)或表达一种对大自然的亲和(和谐相处、可游可居)。总之,都是通过作品表现各自对大自然的理解与感受,都是在讴歌大自然。
一个民族的艺术史是由无数杰出艺术家的贡献而连接起来的。每个艺术家只是民族艺术发展史中的一个链条。
但是,不是谁想成为这个链条中的一节就能成为链条。他必须是在继承前人艺术成果的基础上有他自己独到的贡献、有突出成就者才能跻身这个行列。
因为艺术的基本特质是极个性化的,即宇宙万物在某个艺术家眼中所见、心中所想所构成的自然,这种感受因个人心境、学养不同而千差万别,加之每个艺术家习惯的艺术手法各不相同,所以其作品也自然应该与别的人不同。古人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发心源)”就是讲主客观关系,即每个艺术家眼中的客观景物因其内心条件不同(古人说胸次不同)而“各有灵苗各自探”。一个画家在现实生活中忠于自己的眼睛与理性思考(而非趋同于时流),然后用他日积月累、熟练掌握的笔墨去表现这些感受,其作品就会具有个性。几个画家同到一个地方写生,个人感兴趣的角度不同,所激起的联想也不可能相同。加上各自的表现手法也不可能一样,这样他们最终创作出来的作品自会具有鲜明的个性。
2004年3月16日
发表与2004年 期《美术》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