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张仁芝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张仁芝说沈周(下)

2013-06-24 16:51:41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张仁芝
A-A+

  《雪景图》作于1491年,时作者64岁。在沈周一生的山水画作品中算得上为数不多的大幅作品了,此画属沈周的中期作品。画面构图严谨,丘壑重叠茂密,勾皴与笔线繁复耐看,画面下端右侧一组杂树,落满雪花,正是唐诗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情境。加上上半部积雪的高山丘陵的烘托,真是一派江山积雪的洁白世界。全画充盈一种宁静庄严肃穆的气息,画中近景树旁有一人骑马在侍童陪伴下走过小桥。雪后群山万籁俱寂,只能听到侍童与马蹄踏雪的声音。

  从画面上半部的远山看,很像元代山水画大家黄子久(公望)的笔意(黄氏曾有《九峰雪霁图》传世)。天空是落过雪的灰色,但飞瀑、山溪、河流并未结冻,流过竹亭坡岸,由远而近,流向画面最近处的坡岸。利用河岸的曲折变化,既渲染了静(林木、山峰)中之动(河水流动),又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可以说这幅画面景物是作者苦心经营心造之景,又是妙合自然,其变化之丰富,正符合自然界造物之规律。

  画中山坡上画的小树,固然增加了画面墨色变化,但有几株树的墨色过重,有些刺眼。我以为是此画美中不足。不知是原作如此,还是印刷复制品中出现的偏差。

雪景图绢本 208*103cm

  所谓立轴,用现在一般人能理解的说法就是中堂和条幅。相当于现在宣纸厂出品的四尺生宣的竖幅对开条幅。由于开本所限,我在本书中评价的沈周作品多是立轴,也就是竖幅。中国古代画家不论画人物、山水、花鸟都很习惯采用条幅的格式。当然也还有横竖方形、横披、扇形等格式,但条幅仍是主要格式。不像现在,自近代林风眠多采用四尺生宣对开的格式作画后,现在的中国书画界四尺对开方形(也包括一平尺或略大于此的斗方)非常普遍。这也说明审美趣味在不同时代的变迁。

  此画下部近处坡岸上一组松树与点叶树,画得一丝不苟,特别是两株松树,松针既有整体外形,枝叶之间的空隙又很自然通透。中远景的山一峰突起,山石皴法结实严谨,深得宋元人的法度。山石侧面淡墨短线侧锋作披麻皴,有元代吴镇笔法的痕迹。山峰左侧山崖悬一瀑布,自树丛中蜿蜒流出,流向画外,到下边又从画外左侧流向画面里。这样处理使人联想画外有景,意境幽深。近景,松树下方有一人席地而坐,听溪流淙淙,让人想像画中人物何等悠闲。人在世事纷争之后,能到这样一处有山有水的地方栖息,得以修身养性,可以心旷神怡,可使心情放松,又能净化心灵。这既是古代人的一种人生理想,也是古代文人的审美境界。就连我们现代人如果能静下心来细心领悟画中的情景,同样也能在欣赏古代画家精湛的笔墨获得美感享受之外,心情也会受到画中传达出的宁静淡泊气息的感染,使灵魂得到一次升华与净化。

松岩听泉图纸本 140*31cm

  和作者其他山水画作品相比,此画尺寸不大,且景物也不算繁复。从占画面很大部分的作者题字上看,此画是沈周与友人宴饮后半醉半醒状态下的信笔墨戏。这里顺便赘述几句,画家此时如果真的酒醉到人事不知,也就无法执笔蘸墨挥毫作画了。近代山水画名家傅抱石先生生平嗜酒,也很喜欢在喝完酒后作画,所以画上常钤有一方闲章曰“往往醉后”。我想沈周也应属这种情况,即喝完酒后有些醉意,这时大脑受酒精刺激,异常兴奋,有可能下笔更加疏狂恣肆,或许笔下还能出现他正常状态下画不出的神来之笔,所谓神品逸品,也未可知。

  这幅水墨云山小品,近岸一丛杂树,笔意中黄、吴、倪兼具,水中二人各驾一叶扁舟,似在戏水取乐。中景山峰,从中间断裂处画有一丛矮树,这形状很近似浙东名胜雁荡山合掌峰,此峰背后画两层远山。这幅画上的景物就这么简单,景物层次却很分明。作者在题字中有“米不米,黄不黄,淋漓水墨余清苍,掷笔大笑我歌狂”的句子,意思是说画中笔墨不像米芾的面目,也不像黄子久,画面上水墨韵味淋漓酣畅,画家作画时近乎癫狂,忘乎所以。真是绘声绘色地记述了作者当时的兴奋状态,可以看出沈周画完此画后的得意之情。

  像这幅云山小品之类的作品在作者一生的创作生涯中恐不多见。它超出了沈周章法严谨、布置繁密,笔墨工整的一贯画风,而呈现出相当恣肆放逸的笔调。从这幅画可以看出,书画家如果各方面修养炉火纯青了,在似醉未醉不太清醒的状态下有可能创作出神晶逸晶。我想这也是中国书画独有的现象。

山水图纸本 60*43cm

  从画上树石的形象及笔墨看,清楚地感到此画是作者仿照倪瓒清逸淡雅格调的作品。从画面下半部的丛树、土坡和中远景并不奇险的山峰的笔法,都能看出是采用倪云林善用的干淡墨折带皴笔法。

  此画构图是经过作者精心构思经营位置的,打破了传统山水画也包括他自己经常采用的远山与近树用空白隔开两段的习惯手法,而在近处树梢背后画一横贯画面的土坡,使画中的中景与近树既有了空间层次,又不截然割断。与此横贯土坡在画面左侧相连接的是占画面相当大的面积,逶迤向右上方倾斜,到顶端又折回向左。最后一层淡墨渲染的远山,又向右上方倾斜,这样形成的山势颇富动感与形式感。这种构图上近景与中远景丘壑的安排是极富匠心经营的。

  此外,这幅画上还有一个特点,即近景土坡的八株杂树的树根落脚点打破了一般条幅构图上常用手法,是高低错落的,很自然,看着舒服。

  在画面下部横贯树丛的岸坡小路上的中心部位,画一戴斗笠的人,策杖前行,点出主题。这点景人物非常突出。

策杖图纸本 159*72cm

  作画时沈周51岁。这是一幅花鸟画,画面占主要位置的是在土坡上一块太湖石,用细笔干墨勾皴,多孔透空,玲珑剔透,非常灵秀。太湖石前边画三株灵芝一株兰草,太湖石后面画一株白玉兰,正在盛开。玉兰树的枝干以淡墨勾皴而成。花萼似是敷以淡赭墨,色彩柔和明丽。全画洋溢一派春日融融的生气。画面形象和色调极柔和,用笔细腻、含蓄,画面透着书卷气息,令观者感到气定神闲。

  沈周一生中除主要从事山水画创作外,花鸟画也占很大比重,从画集中可以看到,他传世的花鸟画也很多,通过这一幅也可以窥见他花鸟画面貌之一斑。

芝兰玉树图纸本 1135*56cm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张仁芝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