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画友杨华山给我看了一批他近两年的书法作品,虽然是电脑打印的黑白样本,不是原作,但仍然可以看出他在书法的学习与创作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与前些年见到的他的字几乎判若两人,这点很让我意外。
让我感到意外有两个原因,其一,作为外地来京打拼的职业画家,他的主业是画画,在这个领域,他可以说拳打脚踢,油画、装饰绘画、中国画什么都画。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样样的任务都能接,也能拿得出手。此外,还写书法。每次去他画室,总能看到挂在墙上的各体书法,说明他一直对书法感兴趣,并没有间断对书法的钻研和临池实践。但毕竟书法不是他的主业,而是“副业”。在书法这块领域里耕耘,不拿出相当的时间精力不容易见成效。其二,书法作为中国一个特有的艺术门类,远不是会拿起毛笔在宣纸上写好方块汉字这么简单。它是书写的人整个文化素质的反映,需要一个人的学识、修养作依托,下日积月累的功夫去磨练,临写时用心去揣摩古人用笔的奥妙。久而久之,才可能见成效。也就是说,写好字需要书写的人全面文化修养来支撑。
综上两点所述,足见一个人在书法上的长进,一是靠一定的时间、精力去临写古人优秀碑帖,钻研优秀传统,用心去领悟。二是要踏下心来全面学习传统文化,特别是古文、诗词,在这两点上,华山的确可以说沉下心来,下了真功夫。
功夫果然不负有心人,仅仅两三年时光过去,如今看到的他的近百幅书法作品真的令人眼前一亮。
和此前看到的他的主要是行草书不同,这次看到的大部分是隶书,少量篆书,说明他调整了自己在书法学习上的主攻方向,而这个调整我看是正确而适当的,效果也非常显着。在这里篆书有四幅作品,两幅石鼓文,两幅波罗密多心经。每一文本书写形式都是一幅中堂、一幅大型扇面。这四幅我看都很好。从单个字的笔划、结构,到行气,到全幅,都很到位。不是初级阶段的照描照写,而在把握住字的结体规范的前提下,用笔颇有力度,且笔线用力均匀,笔锋转折处仍是中锋,神气内敛而不松懈。我年轻时临过少量篆书,知道达到这个火候已十分不易。他临写过多少遍?用去多少日日夜夜光阴不得而知。但说明华山这时期在研读古人碑帖,领会先贤书法精髓上切实下了功夫。
如果说这四幅篆书是颇得篆书在用笔和结体上的法度的话,那么,他另外绝大部分隶书作品就已超越了掌握法度层面,而进入比较自由的抒发个人情志意趣的创作阶段了。
华山这些隶书作品使我非常欣赏的有以下几幅:婆罗密多心经,“学佛揭文”八条幅,“皈依居士感言”四条幅二种,扇面“丁亥夏自撰偈”,扇面“圣心无己”,扇面“手指抚琴”等。我特别欣赏的是“依山傍水长乐庄”诗五条幅。这几幅隶书在保持隶书结体的基础上,笔划粗细、字型大小轻重的变化上,收放那么自如,笔划上,结体上时有出自己意处,墨色枯润相间,结体上融汇了多种汉碑、魏碑,如三公山碑和二爨碑等,自由挥洒,淋漓酣畅。从字里行间让观众读出书法家在书写这首歌颂古代豪杰时内心激荡的豪情。这份豪情起码已经感染了我,这五个条幅的书法从单字到全篇的书写意趣使我获得极大的美感享受。
对于目前还在中年的杨华山,在书法上取得今天的成绩让我惊喜。说明他这几年非常用功。当然这里也包括他有相当的领悟能力,即悟性。正如当代著名大写意花鸟画家崔子范说的“字比画难”。中国画几个画种,人物、山水、花鸟都要有具体形象,而汉字则相对抽象。除去要勤奋,花时间精力去临习古人碑帖,钻研传统,更要靠悟性。悟性不够,傻用功,临习的再多也是收获不大。和专业从事书法创作的人相比,华山用的时间精力不见得比他们多,但收效很明显。
杨华山在书法上取得的成绩和心得体会,必然在日后他的中国画创作中潜移默化地体现出来。在前几年我见过他的行草书法作品中,还比较受某些当下书风影响,用笔比较外露,缺少含蓄,透出一种浮躁之气。今天看到的这批作品显然含蓄内敛多了,那种剑拔弩张的躁气少多了。以我个人的审美标准来衡量,我觉得华山的书法是上了一个层次。当然说到审美标准,一个人一个样,仁智互见,很难有一致。但水平的高下和趣味的雅俗还是会有客观标准的。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艺术门类,在古代是文人士大夫的高雅游艺,当然也是抒发情怀的重要手段。总体上说,它是一个人全部学养的体现与人格修养的外化。书法作品中外表挑不出大毛病,过于甜美油滑,就是毛病,习气太重也是毛病。黄宾虹评判中国画时指出有邪、甜、俗、赖四病,也同样适用于对书法作品优劣的评判标准。如果一幅书法作品不温不火,神气内敛,不张狂不做作,但是有激情,有耐人寻味的趣味与个性,收放得当,那说明书法家进入了游刃有余,随心所欲而不愈矩的炉火纯青的高境界,目前,一般人达不到这个境界,杨华山离这个境界也还有相当一段路要走。
期待杨华山在书法艺术探索上继续努力,走向更高境界。
2009.9.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